新浪教育專訪
金色搖籃程躍:堅持理論研究和實踐相結合(新浪教育訪談實錄)
來源:新浪教育
主持人:各位新浪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由新浪網教育頻道為您帶來的2014教育盛典訪談系列節目,今天邀請到的嘉賓是金色搖籃教育集團董事長程躍博士。程博士,歡迎您做客新浪訪談間。
程躍:你好。
主持人:我有問題想請教你。你是從95年就開始專注做嬰幼兒腦潛能開發。對現今的家長來說,嬰幼兒腦潛能開發是比較新的理念,您從95年開始做,應該是等于開創了先河?
程躍:應該是這樣。我實際上是學兒童心理學的。當時在95年的時候,在北師大做教授,因為在北師大跟北京婦聯做了“95’六嬰跟蹤”,入戶到剛剛出生的嬰兒家庭給家長做指導:這個月應該怎么樣發展運動、言語、認知、社會性、情感。每個月到家里做指導,電視臺跟著我去拍。從那以后,很多家長就要求參加這樣的活動,但是我們做不過來,于是我在北師大就搞了大型講座,講了幾次以后,很多家長就希望我接下來辦幼兒園。
主持人:被市場推動的?
程躍:我當時在兒童心理研究所,做兒童青少年心理咨詢——而我自己確實有辦教育的情結,我的家庭全是教師,所以我覺得辦幼兒園是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把國際上的先進理論付諸實踐的機會,于是同意了家長們的要求,來辦幼兒園,創辦了金色搖籃。
主持人:做嬰幼兒腦潛能開發這樣的事情,對于小孩來說有什么樣的好處呢?
程躍:說到潛能開發,我們叫金色搖籃潛能教育機構,不僅僅是腦潛能,還有身體、心理的,很多人定義在腦潛能開發,我更喜歡的是廣義的潛能開發,涉及到兒童發展的方方面面,身心發展的方方面面。潛能開發一個最大的好處實際上是順應人的內在的發展機會的規律。我們人在早期成長或者在后期成長過程中,他的可塑性、敏感性不一樣,越是早期,可塑性越高,敏感性越高,也是關鍵的時期。第二個,通過早期潛能開發的大多數達到全面發展的機會。我們每個人都有全面發展的機會,但是如果年齡大了,他的結構已經定型了再去做全面發展的可能性會降低,難度會增加。第三個,可持續發展。嬰幼兒早期實際上是打基礎,當你的基礎打得真的很好、很寬、很深、很厚實,在未來可持續發展上負擔輕、壓力低,后勁足,往往很多人進入高原期的時候,他能克服這種狀態,再次發展。搖籃這么多年來一直驗證這樣的觀點。我們到現在已經有4批大學生了,我們一直做跟蹤,他們考了大學會返校,從考大學的情況來看,搖籃的孩子都是出類拔萃的。
主持人:程博士,我之前在網上看過一個段子,不知道是真是假:有人問達爾文,我的孩子應該從多大開始接受潛能教育?達爾文說,你的孩子多大了?他說2歲,達爾文說已經晚了2年了。我看了之后有一個疑問是,0-2歲的孩子他可能自我認知還沒有形成,我們應該怎么做去激發他的潛能呢?
程躍:按我個人的觀點,其實人的差異形成,不是一次完成的。剛出生的嬰兒,一個群體,你是很難鑒別他們之間有多大差異的,你看不出來,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你會看到這個群體越來越離散開來,差異會增加。那么有的會向好的方向,有的會中等,有的可能會差,實際上決定這樣的一個離散的時間表是,越早離散的可能性是越大的。就像蕩秋千一樣,早期可以推得很高,但是大多數是因為嬰兒太小,沒人敢推,所以很多人擺動的幅度不大。我個人的理解,如果把0-6個月的兒童的潛能開發做好,后期當他的主動性發展了以后,跟你的互動模式會變,他有很多變化,就會帶來新的應對手段,如果你前期做得不好,會用另外的方式應對你。比如說你總是讓他躺在床上,很少刺激他,他可能會乖很安靜,互動性很差。如果你做得很好,比如說運動、刺激、感官、視覺、聽覺,他會很活躍,探索的欲望很強,會提供更多的探索環境?;幽J綍S著早期的發展有很大的變化。
主持人:金色搖籃為孩子提供0-16歲的課程,能不能介紹一下,在這個長期學習過程的時間里,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都提供什么樣的激發潛能的課程呢?
程躍:搖籃在最早期,我們是做0-6歲,大概做了3年多,第一批孩子畢業,家長就希望我辦小學,除了辦幼兒園,我就辦小學,這中間,我們家長也要求我辦中學,后來沒有成功,因為土地的問題。但是今年辦了中學,因為劃片入學開始了以后,原來我們的小學生是全面考上北京各重點,現在劃片入學不給考了,家長要求我辦中學。從我的觀點上,兒童發展我分了一些期,0-4歲是快速智力開發,潛能開發的周期,4-8歲是基本技能形成的時期,8-12歲,稱之為快速知識擴充的時期,12-16歲,是探索發現的周期,16歲到20歲甚至開始走向創造發明,分期不太一樣,重點就不一樣了。6歲前,我們更多地為孩子的基礎發展打基礎,這個時間,我們幼兒園的目標主要是讓他的智力超越平均數,提高10分、20分,甚至是30分。我們這么多年基本上做到這樣。在搖籃,我們在北師大測平均智商,0-6歲的孩子比正常的兒童高30分,通過兒童早期的發展。當時做“95’六嬰”也是這個結果,電視臺跟蹤,專家系統評估,這6個孩子,滿1歲的時候,他們的發育商要比北京同月出生的孩子,群體高出30個分點。10個分點是一個質量級別。我本人是研究潛能發展的,有專門的學術著作,也被稱為潛能發展心理學體系的建構者。
主持人:您從95年開始做嬰幼兒腦潛能開發到現在,能不能回憶一下,90年代的家長和現在的家長對待兒童的教育方面有什么不同的表現嗎?
程躍:有很大變化。那時候有幾個比較顯著的特點,第一個專家系統,他們還是認真聽取專家意見,現在隨著網絡信息的爆炸,專家被淹沒了,像我們現在的聲音已經很小了。但是互聯網上“百度”成了專家,或者各種各樣的信息。你就會發現,現在同在一個園里面的家長,同一個觀點認同的差異非常大,各講各話,他可能在哪兒看到一個說法,跟他的認知很吻合,他就認為是對的,他就追求這樣的結果,另外一個人追求另外的東西。但是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和體系,有點像井底之蛙,看到一片天空就認定是唯一的天空,這是不太好的變化。
第二,那時候的家長,對老師、對園方的理解要比現在的要好?,F在權利保護意識在增強,有一些小的問題就會很不依不饒跟老師沖突,不是老師跟他的沖突,是不依不饒的那種沖突,就發現了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和保護,希望能夠為他終生都掃平道路,不能讓他吃一點苦。那時候的家長說沒關系摔一跤就摔一跤,打架就打架了,明天就好了,最后打架可能成為了兩個家庭的矛盾。我們最近剛剛處理了一起,兩個2歲的男孩在幼兒園里面打架,兩個家長就干起來,不可收拾,我們處理了好幾天。原來還有一點尊師的概念,現在沒有,你們就是掙錢的,我交了錢你要怎么樣,你要不怎么樣,我就曝光你?,F在這樣的越來越多,我的感覺未來會像醫患沖突一樣,走進家校的關系里面。
主持人:所以我們很有壓力?
程躍:做教育不可能沒有壓力,尤其做不是培訓性的,不要結果,因為長線是需要結果的。
主持人:沒辦法量化?
程躍:還是能有結果的,能有對比,我到小區里面,我的孩子比別人強,我上小學比別人的孩子優秀,上中學了,我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強,可以考上大學,還是有一些,但是很漫長。而在這個過程中,總是有不滿的東西,當拋掉所有不滿的東西看結果的時候,結果可能是不錯的,但是在漫長過程中,一個家庭里面為了孩子還爭吵呢,特別不容易。
再有,現在的家長,關注的點和以前不一樣。以前家長可能比較關注我送到幼兒園里面了,我跟園所搞好互動,然后來爭取為孩子提供一個好的教育模式?,F在家長這個方式全部改成私下的送禮,就想通過拉攏教師,但是往往即便這樣做了,他可能也有一天不滿意。又翻出來說,你看我還送你什么東西呢?,F在這種東西好像成了你再怎么去管理,你都可能管不住的一個東西了。我只要送,肯定能送掉,找理由都給你送掉。當家長在這些方面競爭、攀比的時候,孩子是災難,學校也是災難。
主持人:這是您總結的一些不同。
程躍:是真的不同。
主持人:不管家長有什么變化,對金色搖籃的態度,忠誠度一直沒有變。不然的話,我們也不會這么多年一直發展的越來越壯大。作為我們來講,能夠吸引家長源源不斷把孩子送到金色搖籃,我們最吸引家長的特點應該是什么?
程躍:因為我是真正研究發展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最早的家長可能是因為信任我,他們沒看到什么結果呢,這是第一批家長。后來基本上因為孩子發展得比較好,發展好了以后,而且這個好不是在幼兒園展現出來的好,到了小學不是那么回事。很多幼兒園展現在你眼前的東西非常不錯,但是可持續發展性非常低。關于人的發展實際上是很深的一門學問,不是一個表面文章就能夠把未來交代清楚的。所以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批比較忠實的家長,老大發展好,老二送來了,老二發展好,老三送來了,或者是親戚朋友的孩子送來了,一直靠這樣的口碑在做。但是這幾年也在發展著很大的變化。第一個變化是“國進民退”,北京這個地方不讓私立園發展,我們辦園時間特別長,第一個園有20年了,周邊的孩子都沒有了,再加上公辦園的擴容,都會帶來一些變化。但是我們始終會有一批相對比較認可的家長,這也是我們堅持理論研究和實踐相結合,堅持兒童發展是硬道理,堅持全面發展,堅持這樣的最基本的東西,我們的理論和現行主流理論差別很大,甚至是反著的。所以讓更多的人去理解就要不停說,不說他就搞不懂。研究理論有門檻,所以也會帶來一些障礙。
主持人:我們經過20多年的發展,日漸壯大,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一些教育理念也在不斷地更新,我們肯定也要跟上這個步伐,您是怎么一直不斷創新的呢?
程躍:第一個,對于小年齡的兒童,我個人認為,這個社會不能追求變化。所有的人當他說我跟你不一樣,他跟你不一樣的時候,其實這不是好的消息,這實際上是災難的開始。因為,就像哺乳期的兒童一樣,不管社會怎么辦,哺乳期就是哺乳期,他的主要的營養就是母乳。你說我今天搞一個羊奶,搞一個駱駝奶,變得很多,實際上最好的還只有母乳,這個是不能變的。但是隨著兒童的成長,隨著社會的變化,教育環境在變,教育手段在變,比如互聯網的模式,比如現在互動電視的方式,這些東西都在變,但是,我們要根植于孩子基本品質不能變。比如講怎么樣建立良好性格、怎么樣培育心理衛生,良好的情緒狀態、情感、智慧品質。這些是變不了的。作為身心比較的核心要素是變不了的,但是手段是可以變的。所以在手段上我們也是不斷從最早更多是教師和孩子的互動,也慢慢向互動電視這方面轉變。
但是,現在我本人作為專業人員,我也有很多擔憂。擔憂在哪兒呢?現在在國家層面上強調快樂學習,學習是不是快樂,這個話題暫且不說。但是當用這樣的東西進來以后,有要求孩子面前不能出現紙筆書這樣的東西,完全是游戲化的。教育機構基本上往電視上轉。但是實際的情況是什么呢?由于這幾十年來,電視、動畫、多媒體、游戲各種各樣的東西已經開始充斥著孩子的家庭的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再把這個東西完全填到教育口來,實際上會對視覺偏好產生重大的影響。我們一方面講一個人未來最重要的品質是閱讀能力,培養一個人良好的閱讀能力,可能對一個人有很好的影響。一方面我們又在做跟閱讀中樞競爭腦視覺區域的所有事情。所以在全世界范圍內出現的問題不是閱讀能力提高,越是強調多的地方,問題出的越大,現在是閱讀障礙逐年上升,首先是不愛讀,還不是到障礙,還有真給他讀了,沒法讀,視覺處理能力很低,接受不了。原本幾十年以前我們沒有電視,沒有多媒體這些東西的時候3-5歲不去接觸書、紙、筆也沒有問題,大腦留在那兒?,F在可能幾個月的孩子看到IPAD,看到電視,到了幼兒園還不給他紙和筆,不是推動兒童朝著均衡視覺皮層發展的方向,從腦開發來講是災難性的。但是很少有研究者、管理者、教育者、家長認識到這一點,但是我們一直堅持。當別人不斷搞出花樣的時候,我們還堅持最基本的學習方式。因為這個才有可能為未來可持續性的閱讀興趣打下基礎。但是創新我們也在做,我們把心理學靠科學的研究轉換成可操作的,像我們一直做的快速閱讀、表象訓練、創造力訓練,這些東西把一些研究成果轉換了以后,我們把它變成操作的一些手段,我們來做這些方面的工作。而且現在我們最近馬上推出一款,我們開發了3D打印筆的一套教材,大概是中國第一套,年底就出來了。這也是一個創新,孩子的動手、創造力的培養,他可以直接畫立體的畫,這個東西出來了以后,可能對小小孩不太適合,因為它是帶電的,有一點需要自我對筆的掌控,我們送入一些配備的護具,但是不能拿手摸筆頭,它是燙的,可以熔化塑料的。對3、4年級的小孩很好。我們現在正在加班加點做。
主持人:科技在進步,我們提供的東西也在變化。
程躍:對,這個跟創造力發展有關系。我們在小學里面開設孩子的建模課程,3D打印的,開發這樣的課程。
主持人:這都是我們的創新。
程躍:對。
主持人:今天很高興跟程博士聊這么多,感覺收益特別大,像我這么大的還能到金色搖籃開發一下潛能嗎?
程躍:成人還是有潛能的。第一,結構性潛能開發;第二,功能性潛能開發。早期的潛能開發是結構性潛能開發,能夠促進大腦和身體結構的調整和優化,到了一定年齡以后,這些東西相對固化了,但是我們照樣可以通過認知改變、信仰建立,理想價值、態度這些體系的建立,能夠把自己已有的狀態發揮到最好,我們稱之為功能性潛能開發,成人也是有很大的潛能的。如果從潛能發展心理學來講,龜兔賽跑這樣的故事,烏龜為什么跑過兔子,是因為環境潛能無限,可以發展的空間是無限的。如果只有100米,烏龜永遠沒可能勝,但是可能是1萬米,10萬米,千百萬米,有人休息了,有人不停努力,弱的有可能在巨大的環境空間中走到更遠的地方去,人也是一樣。
主持人:說得真好,謝謝您接受新浪教育的訪問,我們希望金色搖籃幫助到越來越多的孩子。
程躍:我們正在努力。謝謝。